《活着》–让人瞬间安静的一本书

to-live

之前是看了电影版的《活着》,不禁感慨老谋子前期的作品还是非常用心的,一般来说,被禁播的电影一定是非常值得看的,因为这类电影往往是不受Party意识形态的约束,自由地讲述故事。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从民国到解放、从大跃进到文革时期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个人觉得不失为中小学的教育素材。当时看电影时就哽咽数次,如今现在工作找的差不多了,所以想到要把原著好好读一读,读完发现电影与原著还是有些差别,但基本路子还在,不知道是不是被阉割数次后结果。

书中讲述主人公福贵从风光到破产再到艰难,展现了民国时期地主和解放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人们纷纷在“活着”的信念下一一死去,这大概是“活着”书名的由来。刚开始读的时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抨击当时地主的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当主人公把家产输光破产后,又营造出一种让人怜悯的氛围,接下来就是讲述与主人公有关的亲人一一死去的故事,在每个人死去之前都给死者一个人生小巅峰,让读者跟着欣慰一小下。

第一个死去的是主人公福贵的儿子有庆,这大概是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当时看后就觉得心寒,放下书发了个朋友圈,整个人都安静很多了,在这之前,作者还假装让有庆得个长跑第一名,然后就毫不犹豫的将其写死,当然这一过程是做了大量的铺垫,漓淋尽致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当时正处大跃进时期,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炼钢铁,而大多数人对于炼钢缺乏常识,书中描述福贵他们村挨家挨户的轮流守炉,最开始由于不知道该怎么炼,因为有庆天真的说了句需要加水才能煮钢铁,大伙儿就纷纷不停地加水,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在那煮钢铁,还是有一次机缘巧合,福贵媳妇儿家珍累地忘了加水,才稍微将钢铁给煮成了,这足以让我们看到大跃进时期人们的愚昧无知。另外,在当时,底层老百姓生活疾苦,在政府看来,老百姓的生也不值一文,年仅12岁的有庆每天起早摸黑的去给羊割草喂食,为了不磨损鞋底,光着脚跑去上学,无论严寒地洞,最后为了抢着给县长夫人献血,被无良医生将血抽光,不幸死去,这在当时福贵和家珍只能跟着哭,却毫无反抗说理之力,最后也只能是感慨有庆命不好。

福贵的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中落下了不能说话的毛病,一直以来是听话懂事,为家里分担大大小小的活,说到这里,得提一句我姐,小时候也是因为家里比较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辍学出去打工(也有可能是她学习太差真心不想读:)),在我读书期间给了我很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常常觉得有姐真心是件很幸福的事。有点跑偏了,回到凤霞的故事,凤霞的死是正值文革时期,全国上下铺天盖地的打斗,哪哪都是宣传报毛主席像,凤霞在这个时候却很幸运的嫁出去了,福贵和家珍都为她高兴,对方是个老老实实的工人阶层,对福贵和家珍也非常孝顺,看到这里,心中不由地会有些小欣慰,紧接着凤霞怀有孩子,给一家子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然而,作者真的是毫不留情,就在凤霞生孩子的时候,由于大出血不幸的死去了,所幸孩子还在,这一段在书中貌似没过多的描述,在电影里是这样的一个镜头,凤霞在医院生产时,当时医院的一些医生大夫都被打倒为走资派,整个医院被红卫兵小护士占领,凤霞生完孩子后大出血,然而这个时候医院却没有权威的或者懂得处理的医生,导致不幸丧命。当时整个社会一片混乱,知识分子个个都被打倒,甚至一直任劳任怨的村里队长也被他们一句话就视为走资派,毫无反抗之力。然而福贵和家珍还是一样只能感慨凤霞的命不好。

家珍一直是拖着病干活,只为了多赚几分工,在当时,如果不能干活,则会被人说闲话,自己也找不到任何存在感,终于家珍也倒下了,一辈子任劳任怨,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想想下自己的妈妈,又何尝不是像家珍一样的为家里上上下下操着一辈子的心呢。后来福贵的女婿也在一次工作事故中不幸身亡,留下福贵和小外孙,紧接着小外孙也因为发高烧吃坏了东西离开了,越是看到后面,心里越是一阵阵刺痛,有着这等活着的信念,却还是不能逃离死神。

通读整篇小说,看到一个个对活着充满希望的人一一死去,不禁感慨作者的血腥,然而正是由于作者这种无情的写法,给我们展现了民国后期到文革结束这一段时间中国老百姓的疾苦生活,同时抨击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给人民带来的种种伤痛,让我们这些未曾经历那个时代的人也能感受到当时的种种境况,真为作者叫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永久链接:https://sharkdtu.github.io/posts/to-live.html